闲暇催开“创新之花”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7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闲暇催开“创新之花” 发布于:2013/10/24
    创新的智慧在哪里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科学与哲学来自闲暇。”早在1979年6月,中国就派出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其初级教育,回国后写的报告中说,美国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也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着手指头算,就整天高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最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然而正因为美国的“闲暇课堂”,激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因此,美国教育能在30多年(从1979年算起)中培养出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亿万富豪,教育成果稳居当今世界第一。
  闲暇是一种趣味生活,不仅能释放人们的思维智慧,更透露出一种文化精神,从来就是创新的源泉。1607年,荷兰有个眼镜店老板的孩子,从店里拿出几块眼镜片和邻居的孩子一块玩耍,他们用各种镜片,离眼睛远远地看着物体,有个小孩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索性一只手拿近视镜片,一只手拿老花镜片,通过两块镜片看远处的物体,他不由自主地惊叫了起来:“怎么,远处的东西变到眼前来了?”后来便诞生了望远镜;1821年,德国有个小女孩出于好玩,把两张硬纸片夹着一把木梳,然后放在嘴唇边吹,竟然发出了好听的声音。这件事被路过的音乐家听说后,世界上第一只口琴便被制作出来。
  关于“闲暇生活”,文化大师林语堂把它称之为“生活的艺术”,即“灵感”,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对某类事情感兴趣,人们做起来就很轻松,因为轻松而得到快乐,所以支付的成本也就相对更低,创新成功的几率要高;对某类事情不感兴趣,做同样一件事,势必要更加费劲,因为费劲而产生痛苦,又因为痛苦而感到更费劲,所以支付的成本也就更高,创新成功的几率要低。在闲暇中生活,创新才有可能接踵而至。
  西方的思想大师罗素,在他的许多思想理论中,都积极主张人类的闲暇对于人类的文明、工作、诚信和繁荣的意义和价值。他告诉人们: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充分的闲暇,就接触不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于是思维变得“凝固”。比如艺术的培养,科学的发现,写书著述、参与高雅的社会礼仪等。因此可以说,闲暇是普遍创新的动力,而且,拥有或享受这种闲暇的权利、创新的权利,是人类精神的共同需求。
  当然,罗素这段关于休闲与文明、幸福关系的讨论中,也可以体会出休闲生活是有前提条件的,这就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充满未知的美,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发明活动最富有挑战性、创造性、超前性。国民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对发明创造有益,而且国际经验显示,国民拥有多少闲暇,如何拥有,又如何使用这些闲暇,会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之一。所以,经济水平的发展,是社会大众拥有和享受闲暇生活的保障。而经济的最终发展,对于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提升,应该表现为个人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其实,这很好地说明了我们现在常说的“闲暇经济”的一些要义。
  有教育学者指出,人类在达到巅峰境界阶段以后,闲暇生活以及生活的艺术将不再限于少数人,而是大众化的,尤其是会体现在青年一代身上。这就像罗素所说的那样,“在这样的世界中,见到的将是幸福和愉快的人生,而不再是筋疲力尽和忧郁消沉的状况。”如此,才会出现创新的“人海景观”。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    作者:马全和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