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资本到自然资本对设计战略的影响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发明学堂信息  → (浏览)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传统资本到自然资本对设计战略的影响 发布于:2018/06/08
    摘 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设计是文化的缩影,是建立于经济的上层建筑。在人类生产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人口的迅速膨胀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短缺,资源分配不均必然导致诸多问题的发生。传统的经济以资源无限为前提,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现实资源是有限的,在庞大的人口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面前,传统的经济难以维持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平衡。自然资本与传统资本的不同在于将自然资源视为最重要的资本,为实现持续和循环的良性经济模式以应对技术过剩、人口膨胀、资源分配问题带来的社会问题。当代设计在传统资本中被视为经济战略,面对由传统资本到自然资本的转变,设计的战略方向也应有所改变,由获取财富利润转变为将自然资本作为重要考量的标准。
  关键词:自然资源;设计战略;货币;消费形式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045
  1 传统资本到自然资本的转变
  资本主义兴起后,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人们对资本的认识为是商业产生了资本。此外,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认为资本是价值的增值或货币的增加。2种理论对资本的认知大多在于商业方面,在人类生产能力以及人口没有面临指数型增长的年代,未考虑对自然资源使用的限制。资本的扩张就是一部人不断向自然掠夺的历史。传统资本中的货币寄身于人的欲望,会无限膨胀。时至今日,或许我们发行的货币量远远超过了自然资源的容量,货币在不断的“QE”、超期的使用和投资。但自然资源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当资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自然会产生不公平,世界各地资源的分布不均也造成了各个国家发展的差距。
  战争的根源是资源有限和全球资源分布不均而衍生的一系列冲突。纵观历史,就像老旧的马车,招架不住我们指数式发展。对自然资本的拯救已经迫在眉睫,人类的生产力已经足够养活至少超过现在全球总人口数量1倍的人口,资源的限制才是我们强大生产力的最大短板。商界谋取利润,重视个体的发展,对整体经济的考量未并有较深的认识,难以在经济衡量的指标中加入自然负增资本的指标,这种指标不但难以评估,地方政府为刺激经济的发展,常忽略这方面。这种对整体经济缺乏根本性转变的认知,必然会导致利益的冲突。但随着新技术、新观念、新消费形式的出现,其最重要的转变是在资源基本生产率的提高、仿生学的运用、服务和流通经济的兴起、向自然资本的投资方面,一个崭新的自然资本时代即将开启。
  2 设计与自然资本的联系
  从单一的流线性到仿生学的运用,可以设计出基于对其他生物外形进行模仿的特殊功能,从而改变传统的工程技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如果从联系的角度看,生物圈本身就是循环系统,这种系统从食物链的最高层到最低层,出生与死亡,乃至于生物本身的新陈代谢中也会对其他物种产生价值,这从根本上也改变了我们对“废弃”的概念。人类社会本身随着发展而不断复杂,这种复杂性使得我们成为一个联系而有机的整体,实质上生命本身便在不斷地创造价值,这是对生物和生态过程的模拟,比如蜘蛛丝不需要沸腾的硫酸便可以制造出强度比纤维β更加有韧性的材料。经济是宏观的,这种宏观的概念不应仅仅考量GDP指标,而是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双重考量。这种经济才是可以持续的发展模式,否则,我们要为环境问题“买单”。如果考虑自然的负增资本,则我们的经济是否真的在增长?
  3 设计构思、生产、服务的转变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的产品,在服务过程中考虑其耐久性和通用性以及生命周期设计。设计的构思、生产、服务也在发生着转变。
  在设计的构思上,基于自然资本,我们会有更多创造的空间。需要使设计对象与环境相协调,成为“新陈代谢”的一部分。这是对整体的综合分析,而非仅仅是点对点孤立的思考方式,从而使设计具有“弹性”,需要的便是有针对性地衔接整体环境,通过对自然的学习和模仿将我们的设计融入与自然,将我们社会的生活空间融入自然,从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设计生产的过程,我们需要考虑降低生产中的能耗和资源的浪费。可以通过辅助设计技术更精确地把控生产建造过程中的运维管理工作。通过设计降低能耗。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Paul Hawken.自然资本论[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3]Sophin Barbaux.海绵城市[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张思楠〕作者:李逸贤 来源:科技与创新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