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工具: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 老樊和他的“大发明” | 2014/02/20 | 风力水泵、净水发电装置、气压采油装置……这些听起来很高科技的东西竟全部出自滑县一位农民之手。 这位农民叫樊同坤,今年63岁,是滑县老店镇樊庄村人。“老樊看见只蚂蚁都想瞧瞧是几条腿儿,飞过只蠓虫都想弄清是公还是母。”2月16日,记者还没来到老樊家,就听到村民这样的评价。 “这个大铁桶是蓄水用的,桶下端的出水口连接发电机,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液体转移推动发电机,整套设备的大小可决定发电的功率,最大设计功率可达30万千瓦。”指着院子里的净水发电装置,老樊颇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在和老樊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让老樊感到自豪和骄傲的还有他的专利产品风力水泵。“用了近40年的时间才搞出来这个东西,能走到今天太难了。”说到风力水泵,老樊的声音有些哽咽。 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樊同坤这个仅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就开始风力水泵的发明。老樊回忆说,他16岁放羊时,听着大风呼呼吹过,开始琢磨能不能用风力来抽水。1978年,他的第一台风力水泵制造完成,但是扇叶转不起来;1980年,风力水泵能运转了;又过了几年,随着设备一点点完善,风力水泵产生的能量越来越大;2003年,风力水泵成形,能从井里抽出水来。 “大小实验弄了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光是机器就做了千把个。”老樊说,为了筹钱买机器零件,他把家里耕地的犁都卖了。那些年,他投资到风力水泵发明上的钱共有20多万元,原本就窘迫的家境,经老樊这么一折腾,更穷了。 2005年9月,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老樊扛着他的风力水泵来到展览会上,没想到竟一举夺得铜奖。“当时一对美国夫妇要出3000万美元买这项专利,被我一口回绝。自己的发明值这么多钱吗?我害怕上当受骗。”老樊说。 得知老樊没同意卖专利,大家都说他太傻。“现在想起来后悔吗?”记者问。“没啥后悔不后悔的,我还是想让这个东西在自己国家农村的田里用,要是卖到国外,人家生产出来我们再买,价钱恐怕就高得多了。”老樊说。经过一次次改进,如今他的风力水泵更趋完美,他准备将这项专利无偿捐献给国家。 “您看看俺这个家都让他折腾成啥样了,邻居都住上新房了,俺家还是几十年前的破瓦房。人家外出打工挣大钱,他天天在家瞎捣鼓,真不明白他心里到底在想啥!”老樊和记者聊得正起劲儿,他的妻子在一旁抱怨道。在妻子的眼里,老樊把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发明上,跟败家子没啥两样。 记者看到,老樊不大的院子里有3间低矮的堂屋及3间东屋,堂屋老樊老两口住,东屋儿子儿媳住。堂屋是40年前建的,除了两张大床外,屋子里零乱地堆放着老樊搞发明用的各种各样的工具,显得破旧而拥挤。 “我知道欠家里很多,但不搞发明,我干别的都没有心思。”老樊说。他的风力水泵和净水发电装置都已获得国家专利,目前正在为气压采油装置申报专利做准备。“我之所以这样执着,就是想证明农民也能有自己的追求。”老樊斩钉截铁地说。(记者 苏迅)文章来源:安阳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