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07/18
   2000余名“小发明家...  07/06
   长江经济带发明学会...  07/01
   川庆钻探职工创新成...  06/26
   “土发明”打败“老...  06/18
   黑龙江省8项发明专利...  06/11
   2项金奖+13项优秀奖...  06/08
   中宏网:智能耀银河...  06/02
   艾晨光:用“小管件...  05/25
   行进中国|6297项发...  05/21
   空气中挤水!中澳科...  05/11
   2024年河北省知识产...  05/05
   内蒙古有效发明专利...  05/01
   中国发布丨去年我国...  04/24
   我国77项发明获日内...  04/19
   武汉一公交管理员发...  04/09
   中国学者研发集成规...  04/03
   截至去年底 河南全省...  03/31
   斩获重要专利 山西美...  03/23
   2024年全市高价值发...  03/14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1 7412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何继善:为地球发明“CT机”2014/02/27
    本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段爱珍

  编者按

  2月26日,省科技奖励大会在长沙举行。中南大学何继善院士、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尹泽勇院士获得201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同时,省政府颁发了201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共223项。

  这次科技盛会的亮点有哪些?本报记者走近两位获奖院士的世界,探访3个一等奖项目的进展,和大家一起感受科技的魅力。

  本报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段爱珍

  半个多世纪以来,地球物理学家、工程管理学家何继善院士研究发明的地球“CT”系列,从山区到荒漠、从海洋到河流,把脉地球。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莫里森说,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一个。

  从矿工中走出来的科学家

  年近八旬的何继善是浏阳人,曾经在钨矿工作过4年。那时,哪怕白天再忙再累,晚上都要在臭气难闻的电石灯下坚持读书,还在《化学通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1956年,何继善考进东北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前身)。

  毕业后,何继善进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工作。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先后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0余项省部级奖励,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4项。

  找到矿产资源超过2000亿元

  何继善是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和广域电磁法的奠基人。他创立和发展的以双频激电法和伪随机信号电法为特色的勘探地球物理理论体系,被国际上誉为应用地球物理界的重大事件。

  让何继善一鸣惊人的双频激电法,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两种频率的电流形成的电位、振幅等,实现矿产资源的探测。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由中国人提出原理、由中国人发明仪器、在中国国土上取得成功应用的电法勘探方法。

  伪随机信号电法已在国内外成功应用。广域电磁法则在油气勘查、固体矿产、工程勘察等领域应用。近年,何继善用广域电磁法对湖南丰富的页岩气资源进行探测,又为他赢得了“湖南页岩气之父”的称号。

  据统计,何继善根据自己创立的这些新方法发明的找矿仪器装备,找到了金、银、铜、铅等一大批矿产资源,累计价值超过2000亿元。

  找水防水都有绝招

  看不见的地下水,可能是资源也可能是灾害。何继善发明的多元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及仪器,在地下水资源勘察中屡获成功。

  他创立了高分辨率检测堤坝管涌渗漏入水口的“拟合流场法”,为病险水库隐患探测和汛期堤坝查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抢险决策依据。研制发明的世界首台管涌渗漏探测仪,运用到我国110条江堤、20多座湖泊水库,堵住了多处管涌,避免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湖南日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