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07/18
   2000余名“小发明家...  07/06
   长江经济带发明学会...  07/01
   川庆钻探职工创新成...  06/26
   “土发明”打败“老...  06/18
   黑龙江省8项发明专利...  06/11
   2项金奖+13项优秀奖...  06/08
   中宏网:智能耀银河...  06/02
   艾晨光:用“小管件...  05/25
   行进中国|6297项发...  05/21
   空气中挤水!中澳科...  05/11
   2024年河北省知识产...  05/05
   内蒙古有效发明专利...  05/01
   中国发布丨去年我国...  04/24
   我国77项发明获日内...  04/19
   武汉一公交管理员发...  04/09
   中国学者研发集成规...  04/03
   截至去年底 河南全省...  03/31
   斩获重要专利 山西美...  03/23
   2024年全市高价值发...  03/14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1 7412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重庆日报农村版:发明重在敢动手2014/11/10
    在忠县官坝镇,有一个痴迷于发明的农民汪仁凡,他也是微型水稻收割机的初期研发者。

    汪仁凡的这个发明源于长期困扰他的一件事:每到收割稻谷的季节,家乡都不太好请劳动力,而收割过程又非常依赖人力,因此,早年在外打工的汪仁凡每年都要为此返乡。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父母和其他农民收割稻谷的劳动力呢?汪仁凡有了发明微型水稻收割机的想法。

    2006年年底,汪仁凡毅然辞掉了工作回乡,花了20余万元购买器材,开始了他的发明路。

    “人家有文化的人都研究不出来,你一个土农民一天不种庄稼,研究啥子机器嘛。”汪仁凡发明收割机的事情在官坝镇传开了,村民们都认为他不务正业。

    “研制不成功,我不甘心。”顶着压力,汪仁凡把苦往肚子里吞,在第一代机器试验失败后,他再次投入10余万元购买设备进行研制。

    2010年7月,“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终于获得成功,其重量仅360斤,收割一亩地用不了一支烟的工夫,效率大大提高。

    好事藏不住,2012年,我市一家农机企业主动与他合作,成功将收割机推向市场。

    如今,汪仁凡发明的“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售到了东南亚等地。

    “我们身边的物品并不是那么完美,只要你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就应该想方设法去改造和完善它。”汪仁凡说,自己能发明“微型稻麦联合收割机”,主要是发现了大型水稻收割机在山区应用的不足,只要勤动脑、敢动手,人人都能成为发明家。

    通讯员 阳琴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