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2000余名“小发明家...  07/06
   长江经济带发明学会...  07/01
   川庆钻探职工创新成...  06/26
   “土发明”打败“老...  06/18
   黑龙江省8项发明专利...  06/11
   2项金奖+13项优秀奖...  06/08
   中宏网:智能耀银河...  06/02
   艾晨光:用“小管件...  05/25
   行进中国|6297项发...  05/21
   空气中挤水!中澳科...  05/11
   2024年河北省知识产...  05/05
   内蒙古有效发明专利...  05/01
   中国发布丨去年我国...  04/24
   我国77项发明获日内...  04/19
   武汉一公交管理员发...  04/09
   中国学者研发集成规...  04/03
   截至去年底 河南全省...  03/31
   斩获重要专利 山西美...  03/23
   2024年全市高价值发...  03/14
   安徽每万人口发明专...  03/05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1 7411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合肥三小学生发明“生活神器” 创意搞定车窗起雾难题2015/02/03
    三个小学生拿着发明的“生活神器”。
脚踩带塑胶长线的气囊就可在远处打开垃圾桶,在车子的挡风玻璃上安装一个雾刷器便能除去车子内部玻璃上的雾,幼儿鞋帮里安装两块小磁铁就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潜山路小学的三个小侠们发明的“生活神器”还真能解决不少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如厕扔垃圾不便触发发明灵感
2月2日,记者在潜山路小学见到9岁的陶适、10岁的张晓轩、11岁的方一博,三个小小发明家展示了自己最近的发明作品。
方一博的发明是液压式可开启垃圾桶。这个发明是用废旧的粗针管粘合在塑料垃圾桶的外围一侧,然后在针管上插上带塑料长线的气囊,在垃圾桶盖子部位安装了钢丝,脚踩气囊产生气压后通过针管冲击钢丝的部位,桶盖便能自然打开。
“在家上卫生间的时候,看到垃圾桶放置得远,脚踩的踏板又很短,就想着能有什么办法改变一下,能轻松打开桶盖。”方一博说。于是,方一博想到课堂上学到的液压原理,找来了针管、铁丝,还买了一个新垃圾桶不断地尝试,经过三天的努力,他的小发明便应运而生。“一般垃圾桶下面的踏板安装得比较短,而在一些特殊的空间比如卫生间里,脚不容易踩到。”方一博认为自己的发明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小小发明全部来源于生活细节
站在一旁9岁的陶适也迫不及待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发明的汽车挡风玻璃雾刷器。这个雾刷器安装在汽车内部的挡风玻璃上,通过电动装置相联,雨刮器转动的时候,内部的雾刷器也同时运动,将玻璃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爸爸开车的时候,经常用毛巾擦拭挡风玻璃上的雾气和灰尘,觉得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擦很危险。” 他便想着能用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买来了雾刷器,在爸爸妈妈的车上实验了起来,没想到还真的能实现。陶适觉得自己的雾刷器如果能通过电路安装成自动装置,便能在现实中推广开来。
和两位小男生一样,张晓轩的发明也是来源于生活,张晓轩三岁的弟弟经常穿反了鞋子,她就想能不能搞个发明让弟弟自己区分好鞋子的左右呢。“记得课堂上老师说过磁铁异性相吸,我就试着在弟弟的旧鞋鞋帮里安装两块小磁铁,两双鞋子相吸的时候,鞋子就是穿对了。”张晓轩说,给弟弟尝试过后,三岁的小家伙很喜欢穿那双鞋子,每次看到鞋子吸一起了才穿。不过张晓轩也补充,磁铁一定轻薄小巧,不能干扰正常行走,可以在制作鞋的时候,直接镶嵌在鞋帮内部。
三剑客自小就爱琢磨小发明
“三位同学在学校很有名,是同学眼中的三剑客,动手制作过很多东西。”潜山路小学章老师说。方一博从小就爱摆弄乐高机器人,他家书柜里大大小小的机器人有20 个,其中有能投篮球的,还有能在水上运动的,最大的一个机器人像一个大船,机器人运动的程序都是他自己编写的。他还报名参加了4月份将在合肥一中举办的机器人比赛。
陶适也很喜欢动手制作小物件,此前他用芯片,发明了一个手机音频放大器,一枚钱币大小的装置连接在手机上,能让手机里的歌曲声音迅速放大。他还利用二极管,制作了一个声控电灯,随着声音的高低,二极管中的亮度也会忽大忽小。
“我们会经常互相讨论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说着说着一下就有了好点子。”方一博说,在学校,三个小侠们不仅学生成绩很优秀,还是好朋友,也是学校潜源社团里的骨干分子。三人分别担任潜源社团的社长、副社长。
“这些小发明经过改良后能在实际中具有推广的价值。”提到三个孩子最近的小发明,章老师觉得很有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的价值。“他们的作品经过科学的加工和改良后,便能在实际中应用。”(记者 张琳琳/文 苏一凡/摄 通讯员 王大勇 刘亚萍 实习生 封其娟)来源:江淮晨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