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斯旺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时间差不多,历史上他们为争夺电灯的发明权还打起了官司。在英国,斯旺控告爱迪生侵犯专利,后来他们在法庭之外解决了争议,于1883年在英国建立一家联合公司。但后来,斯旺把他的权益及专利都卖给了爱迪生。 而在美国,1854年,亨利·戈培尔同样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维持了400小时,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才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遗憾的是,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即便如此,美国专利局曾判爱迪生碳丝白炽灯的发明有前科,属无效。经过多年的官司,爱迪生也只取得碳丝白炽灯的专利权。 由此看出,爱迪生的最大发现,是用毛竹丝代替碳做了灯丝。此后,爱迪生发明了高功率的发电机,绝缘电线,分流电路等,对电灯的推广和应用作了巨大贡献,使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得起电灯,因此人们才普遍把爱迪生认作是电灯的发明人。 上述史实告诉我们,技术成熟是科学发明的必要条件,如真空技术的发展为电灯提供了基础;再次,真正伟大的发明,应该是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的。另外,专利保护对发明创新必不可少。既如此,我们教科书上的科普故事,应该给学生真实完整的呈现,而不能为了教育目的而掐头去尾,甚至忽略或伪造事实,放大主观努力的效果,这种科普本身就是不科学的。类似的例子,还有爱因斯坦那句被“断章取义”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天赋更重要。新华网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