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2000余名“小发明家...  07/06
   长江经济带发明学会...  07/01
   川庆钻探职工创新成...  06/26
   “土发明”打败“老...  06/18
   黑龙江省8项发明专利...  06/11
   2项金奖+13项优秀奖...  06/08
   中宏网:智能耀银河...  06/02
   艾晨光:用“小管件...  05/25
   行进中国|6297项发...  05/21
   空气中挤水!中澳科...  05/11
   2024年河北省知识产...  05/05
   内蒙古有效发明专利...  05/01
   中国发布丨去年我国...  04/24
   我国77项发明获日内...  04/19
   武汉一公交管理员发...  04/09
   中国学者研发集成规...  04/03
   截至去年底 河南全省...  03/31
   斩获重要专利 山西美...  03/23
   2024年全市高价值发...  03/14
   安徽每万人口发明专...  03/05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1 7411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六旬土木匠只读过两年小学 搞发明两获国家专利2015/06/15
    读者朋友,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近日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用了一个多小时,介绍了我省衢州衢江区廿里镇一位66岁的“泥腿子”。这位老农虽只读过两年小学,发明的“木柄加工装置”和“木柄圆杆机”,却双双获得国家专利。这位老人,就是我的老爸廖文岳。
  节目播出后,不少人都来问我:你老爸一个农民出身的土木匠,怎地一夜之间,成了发明家呢?知父莫若女,其实,我老爸之所以有今日成功,完全是因为他从小养成的爱“捣鼓”天性。
  还在老爸贪玩的童年时代,因买不起玩具,他就自己动手,找来4只废弃轮子,上面装上一块木板,当老爸踩着滑板车满村滑走时,羡慕得身后跟了一大群小伙伴。老爸小学读了两年辍学务农,16岁开始学木匠,天性爱琢磨的他,并不满足每天敲打桌儿板凳,那时候,村民流行床沿装一排葫芦栏杆,但要将一根根木头打磨成葫芦,既费时间,又难同一。“能有一台生产葫芦栏杆的车床就好了”,我父亲想。说干就干,老爸的“捣鼓”天性又一次被激发,历经2年多次失败后,车床终于制作成功。那个年代村里还没通电,于是父母亲合作,一个双脚飞快踩,一个双手灵活转,一会儿功夫,一根凹凸光滑的葫芦栏杆,就从车床脱颖而出。再有一次,因腰骨摔断,老爸落下了腰椎痛的毛病,三天两头跑医院做牵引。躺在床上的老爸又动起了发明脑筋,他利用杠杆和滑轮原理,自制了一台木质牵引机,自己做牵引,再不用跑医院。即使到了现在,劳累一天的老爸还常躺在牵引机上松筋骨。
  我的老家地处山区,满眼葱茏,身为木匠的老爸一直有个心愿,想把家乡树木变成农具。但要批量做,就得靠机器,于是,老爸又“捣鼓”起了念头。2009年,父亲的第一代机器出炉,但经调试,欠灵光,2011年,第二代做成,不够精准,直到2013年5月,第三代“木柄加工装置”终于取得成功。随后,父亲的“木柄圆杆机”也宣告问世,两项关于新机器发明的专利,一年之后相继申请成功。
  父亲的两大发明提高了效率,实现了机器换人,当拿到沉甸甸的专利证书一刹那,我分明感到老爸的双眼湿润了:这是专家对只有两年小学文化父亲的最高肯定,也是社会对老爸多年“捣鼓”的最好回报。来源:钱江晚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