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可是电池容量少,待机时间短,严重妨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也成了产品的痛点。近日由苏州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新电池,原料只是低价冶金硅,容量却超大,有望使手机电池从现在的一天一充变成五天或七天一充。这样的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发明,从实验室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不知还要等多久。
有些发明之所以走不向市场,原因有多种:有的发明本来含金量就很低,从市场角度看没有转化价值;有的发明重大,可是技术和理念过于超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有的缺少资金、推广……如何减少这样的创新遗憾,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国外的好办法。
在欧盟,有个第七研发计划和网络研发“2020地平线”框架计划,在科技研发中,科技界、工业界和投资者共同参与研发项目的整个过程,促进研发项目与市场完全对接。在美国,有些公司为了转让技术成果,甚至向别的州派驻技术专员,进行宣传,技术转让成功,还进行售后跟踪。
在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向市场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目前有天使投资,有科技“红娘”,为科技人员、科研成果企业、产业之间“牵线搭桥”等,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搭建起覆盖科技发明、专利向市场转化的全领域“生态链”,相关企业、人员从事发明的热情将会更高。
□王鲁青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