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上海现代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获悉,由交通运输部劳模、上海工匠孙军领衔研发的“一种线夹式绝缘交叉器”,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成果成功填补无轨电车领域的技术空白,为运营安全与效率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无轨电车效能提升存在“肠梗阻”
无轨电车作为绿色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零尾气排放、能效高等优势,在城市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空中线网系统中的交叉器性能,直接影响电车运行效率。
孙军介绍,传统交叉器存在5至8毫米的触线高低差,导致电车经过线网交叉口时,速度必须控制在20公里/小时以内,否则极易发生“掉辫子”现象,影响运行效率。
此外,传统设备安装调试复杂,对施工人员技术要求高,耗时耗力。在长期振动下,配件易松动、变形,故障率居高不下。据统计,相关故障占无轨电车线网月故障的12%,成为运维难点。
传统交叉器维护也十分不便,检修往往需大部拆解,作业时间长,对运营干扰大,人工与材料成本持续偏高。
新型交叉器实现多方面突破
面对行业共性难题,孙军带领团队依托二十余年一线经验,经过反复论证、试验,最终成功研发出“线夹式绝缘交叉器”。
该产品创新采用专用线夹结构,彻底消除触线高低落差,实现导线平滑过渡。实测显示,配备新型交叉器后,无轨电车安全通过速度可提升至60公里/小时。
同时,产品采用模块化拼装设计,分解为多个标准功能模块,专业人员仅需约2小时即可完成组装,大幅提升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与操作风险。
在材料方面,交叉器主体选用航空级高强度铝合金,结合防松自锁螺栓技术,有效防止配件松动。关键部件表面涂覆高性能硅橡胶绝缘涂层,提升耐候性与绝缘性能。这些改进使配件故障率从12%降至5%以下,年度维护成本预计下降75%。
年内在上海全覆盖推广应用
目前,新型线夹式绝缘交叉器已在上海71路、20路等无轨电车线路上完成了成功的试点应用,实际运行数据完全符合预期。
上海现代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2025年底前,这一创新成果将在上海所有无轨电车线路中实现全覆盖推广应用。与此同时,该项技术也已成功打入北京无轨电车线网市场并获得应用。未来,公司将持续向杭州、郑州、济南等国内拥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推广,助力全国无轨电车网络的技术升级。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上海现代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建设“工匠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形成了从一线实践发现问题,到立项研发攻关,再到成果转化应用的完整闭环机制。通过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示、技术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尊重创新、鼓励探索”氛围。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为一线员工的奇思妙想和创新项目提供了从资金、设备到政策的全方位保障,确保优秀的创新想法能够顺利萌芽、成长并最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来源: 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