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职务发明转化净收益...  03/12
   日本团队发明AI耳机...  03/11
   海尔洗衣机发明免清...  03/10
   我科学家发明石墨烯...  03/09
   高三文科生发明喂水...  03/08
   "十三五"期间广州万...  03/07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  03/06
   94岁“锂电之父”再...  03/05
   株洲90岁老人发明四...  03/04
   他的发明让人类可在...  03/03
   中国小伙们退学发明...  03/02
   去年发明专利133.9万...  03/01
   利用波浪发电 武汉一...  02/28
   这个衢州中学生不简...  02/27
   苹果发明红外反射涂...  02/26
   专利发明,彰显“点...  02/25
   找不到袜子就给它打...  02/24
   如厕排队长?日本发...  02/24
   男子为让儿子长高 发...  02/23
   爱心奶爸 发明自动给...  02/22
   首页 [118] [119] [120] [121] [122] 尾页 
   页次:120/372 7427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职务发明转化净收益 过半可归发明人2017/03/12
    万钢

  面向2030年部署15个重大科技项目进展如何?怎样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1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创新”热点话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深海空间站两年内启动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了15个重大科技项目。

  万钢说,目前,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内都要启动实施。

  他介绍,在电子信息领域,之前有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无线宽带移动通信等三个重大专项。面向2030年,我国又部署了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和大数据四个重大项目。

  此外,在先进制造领域,之前有高端数控机床、大飞机两个重大专项,这次又部署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三个重大项目。

  万钢透露,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下一步,将对这些重大项目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对一些新技术及时跟踪、超前部署。

  科研经费管理做“加减法”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万钢说:“总的来说,今后的做法就是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更多赋予高校、院所自主权。”

  万钢表示,科研经费改革是国家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减少科技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杂事琐事,一直是科技界关心的事情。

  万钢介绍,国家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

  他说,科研人员所在研究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配置科研财务助理,协助做好各项经费支出的工作。“有专人帮助科学家做出差报销、购买、填表等事情,把科研人员的时间留出来,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做科研。”

  检查多、评审多,是困扰科研人员的杂事琐事之一。万钢认为,这是由分头管理造成的,科技部将把各部门需要检查的内容集合起来,每年减少检查次数和项目比例,加强统筹协调来改进检查方法,共享检查结果,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负担。

  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出台

  面对当前热议的人工智能话题,万钢说,国家正在集聚科技界、企业界专家和年轻创业者等共同制订促进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规划。“目前科技部正和相关方面共同起草规划,估计今年两会后很快就会和大家见面。”

  他介绍,这个规划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建设、社会民生、环保事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应用。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相关的基础研究、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等。

  万钢表示,基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必须是开放的,要有知识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建立开放的软件平台、开源的硬件平台,以及专业化的众创空间。

  职务发明创造收益如何分

  职务发明创造所有权归谁?收益如何分配?万钢说,根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文件,国家财政支持的科技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在转化应用中收益净收入的50%以上可由发明人享受。

  怎么计算科技成果转化的净收入?万钢说,中科院和科技部共同发布了文件,确定了计算成果转化净收入的方法。科技部和国资委也专门发布了科技型国有企业人员享受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细则和法规。这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在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方面,有些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过程中。

  国家高新区成创新主阵地

  目前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高新区共146家,依托实力较强的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7家。万钢说,“十二五”期间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长速度,高新区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

  万钢介绍,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自创区和高新区的带动下,全国众创空间数量达429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600余家、加速器400多家,形成企业孵化服务链条,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出现了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接下来要进一步发挥高新区‘领头羊’作用。政策先行先试,推广应用辐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同时,欢迎海外创新创业团队到高新区创新创业。”万钢说。(重庆商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