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发明大王”贺晓忠...  12/20
   英国发明倾斜马桶:...  12/19
   通用汽车中科院发明...  12/18
   广东不断创新职称评...  12/17
   福田学生发明“午睡...  12/16
   褚时健之子褚一斌谈...  12/15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  12/14
   创业者的智慧:他发...  12/13
   吉林大学科研人员新...  12/12
   上海初中生发明的湿...  12/11
   走心的护理发明 青岛...  12/10
   山西文博会:以融合...  12/09
   西门子向发明创造致...  12/08
   美媒:加拿大科学家...  12/07
   3个90后开办“创客”...  12/06
   长春一高校团队发明...  12/05
   数字健康应用落地加...  12/04
   东北大学获伦敦国际...  12/03
   隐身斗篷诞生! 加拿...  12/02
   百余位嘉宾齐聚广州...  12/01
   首页 [67] [68] [69] [70] [71] 尾页 
   页次:69/372 7427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发明大王”贺晓忠的科技扶贫梦2019/12/20
    新华社南昌12月17日电 题:“发明大王”贺晓忠的科技扶贫梦

  新华社记者范帆

  在江西省永新县花汀村的油菜地田埂上,山木子农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贺晓忠正在熟练地操作手柄,遥控一台植保无人机飞行作业。

  贺晓忠深切感受到科技给自己事业带来的“赋能”。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贺晓忠放弃福建一家企业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江西永新县龙田乡,流转2000多亩土地发展水稻、油茶、油菜、白莲等农作物种植和加工。

  “用无人机打药,不到五分钟一亩地就打完了,不仅高效,还节约成本。”贺晓忠告诉记者,自己是县里较早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农民,因为当时经验不足,他每天闲下来就在房间里摸索,在电脑上模拟飞行,操作熟练后才开始在户外飞大型的无人机。

  回想起之前在户外试飞时的场景,贺晓忠笑着告诉记者,田里交错的电线、路边伸出的树枝都曾让无人机“事故”频发。如今,经验丰富的贺晓忠不但能够娴熟地操作无人机在田野上自由盘旋,连维修技术也轻车熟路。

  不仅是一名无人机“飞手”,平日里喜欢琢磨农业机械设备的贺晓忠,还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发明大王”。市面上购置的旋耕机使用起来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贺晓忠便开始自己动手改装,加固加厚犁耙、加上旋转刀和开沟刀、加装平衡装置……贺晓忠总是乐此不疲。这两年来,他陆续完成了多项农用机具的改装和发明创造,还申请了10项专利。

  作为回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贺晓忠也不忘借助科技“授人以渔”,他带着乡亲们用科技手段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今年48岁的贺小田是龙田乡龙西村的贫困户。在贺小田对未来生活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将他介绍到贺晓忠的公司里打零工,贺晓忠手把手地教他操作无人机。有了一门技术傍身,便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贺小田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还成为公司里的业务骨干。

  贺晓忠告诉记者,他的公司采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2018年发放的劳务费达28万余元,分红10万余元。同时,公司还以统一收购等方式带动周边非贫困户参与种植白莲,每户每年每亩可获得利润6000余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我的梦想是在创业过程中带动更多的乡亲一起致富。这才算是对家乡养育之情的一种回报。”贺晓忠说。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